全国高校解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院校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好多人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985还是211?接下来就由北京高考志愿填报专家老师详细的解读一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仅供同学们参考;

1、院校解读

创办时间:1949年

办学性质:公办

院校类别:政法

主管部门:中华全国总工会

院校层次:国重点

院士人数:/

硕士研究生推免率:/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学科评估:/

特色专业:劳动关系法学

2、招生类别及报考条件

第九条

根据教育部要求,执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第十条

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按照各省(区、市)招生规定进行录取。对于未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按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本校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再考虑录取非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未完成的计划将根据各省(区、市)有关规定进行征集;如征集志愿生源仍不足,将剩余计划调剂到生源较好的地区。

第十一条

对于进档考生,采取分数优先原则,结合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各专业之间不设级差。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上进档考生,当所报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时,如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将其调录到计划未满的专业;如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予以退档。对于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分数相同考生,以省(区、市)内规定的排序规则为准,如省(区、市)内未规定排序规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的单科成绩。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须满足我校当年相应专业对选考科目范围的要求,分数相同考生,以省(区、市)内规定的排序规则为准,如省(区、市)内未规定排序规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的单科成绩。考生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同排位考生录取专业时作为参考。

第十二条

对内蒙古自治区考生实行 “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第十三条

根据各省(区、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顺序志愿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数120%以内,平行志愿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数105%以内。

第十四条

录取时无男女比例限制。认可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性加分,最大加分不得超过20分,并按照加分后的成绩进行录取。

第十五条

2022年学校各招生专业的公共外语、专业外语教学均为英语。其他语种考生入学后统一改学英语,请非英语语种的考生谨慎填报。

第十六条

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招生专业录取批次按各省(区、市)规定执行。普通类专业参加普通本科、高职(专科)相关批次录取。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在各生源省(区、市)普通类专业相应批次录取并执行相应批次录取规则,授予学位为艺术学学士学位。我校按普通类专业录取的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学生转专业依据学校普通类专业的转专业规定办理。

3、院校分数线

4、历史沿革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 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5、办学条件。

在70多年办学实践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劳动关系、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还拥有法学、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团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育人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劳模本科班)教学团队”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培训核心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6、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匠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等14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2个公共教学部;开设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应急技术与管理、劳动教育、旅游管理、应用统计学等24个普通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英语2个专科专业。

7、师资队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以建设劳动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为目标,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截至2022年3月,全校共有教职工587人,其中专任教师380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6人,在聘副教授108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3.95%。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

8、本科毕业生去向

根据 920 份毕业生调查问卷,我校 2021 届毕业生排名前三的

求职渠道分别为:家人或熟人推荐、校外网站、校园招聘。毕业生

中18.37%通过家长或熟人推荐找到工作;16.41%通过校外网站求职

13

成功;12.39%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校园网站及老师推荐获得就

业信息,顺利就业。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相关信息,请扫码咨询一起报志愿老师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